《梵高传》推出特装版 5天预售1000多册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于荷兰小镇格鲁特-津德尔特的牧师公馆。
仅仅37年后,这位被后世誉为天才的画家,因受到枪击而结束了痛苦又短暂的一生。
《向日葵》《星月夜》《杏花》《有乌鸦的麦田》……他为世界留下了数以千计震撼人心的经典画作,却将自己活成了一个谜。
他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生前那些无人问津的画作,在死后将以超乎想象的天价卖出。
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画家,原本遭人诟病的人生也被重新拾起,化为传奇。
他的死因更是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研究热潮。
“你一直想弄清他的死,那你知道他是怎么活的吗?”
201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电影《至爱梵高》,就是以一名邮差的视角为出发点,探寻梵高真正的死因。
制作团队在全世界找了15个国家的125位画家,深入调查了梵高生前的800封书信,一共画了65000张油画,然后以12幅/秒的速度叠加成这部油画电影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惊艳众生。
可正如电影里,与梵高暧昧不明的玛格丽特对邮差所说的那句:
“你一直想弄清他的死,那你知道他是怎么活的吗?”
来自母亲的冷漠拒绝,迷乱癫狂的爱情生活,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
那个热爱向日葵与麦田的青年人,内心世界有着怎样的异样光芒?
那个敏感又狂热的年轻人,是否也经历过慌乱又沮丧的社畜生涯?
想要了解文森特·梵高,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阅读关于他的传记作品。
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数千封书信和海量资料,普利策奖得主史蒂文•奈菲、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写就近1000页的《梵高传》,文献般精确地还原了梵高的一生。
梵高传记权威之作
揭开天才画家一生众多谜团
只要搜索这本书的相关评价,你会发现“权威”“丰富”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这本《梵高传》在任何一个意义上,都是里程碑式的:
研究写作耗时十年;
超过20位梵高研究专家参与了《梵高传》的幕后创作,评注高达28000条,打印稿超过5000页;
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收录近200幅代表画作及照片,珍贵图片首次发表;
首创特别软件解析10万张数码卡片,甚至还开设持续更新的全面支持网站,深度整合参考文献、文本注释、画作和照片……
作者谦虚地说,这不是传记写作的常规模式。也正是从这种异乎寻常的资源重组中浮现出来的梵高家族,要比以往的任何版本都要全面、充分得多。
文森特与弟弟的关系果真如信中所写“我亲爱的提奥”那般单纯美好吗?
《星月夜》这幅画中旋涡状的笔触,竟然隐藏着数学领域的紊流结构?
梵高贯穿一生的激烈感情与心理疾病之间有什么关系?
真的是他自己亲手结束了热烈的一生吗?
……
《梵高传》的两位作者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他们以特有的“专业敏感”复原了文森特人生历程的真实面貌。
他们通过对文森特的大量相关书信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拷问”,擦去年深日久、道听途说所形成的历史积垢,直抵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两位痴迷梵高的写作者,历时10年写成
《梵高传》占据了作者史蒂文·奈菲与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十年的生命时光。
其间,格雷戈里还与脑瘤抗争,历经磨难终于见到这本900多页的传记出版。
从梵高博物馆“保险库”里看到的梵高原画、数千封书信,到识别数字“索引卡片”的软件和融合参考文献、文本注释、插图、照片的网站,他们把19世纪的梵高带到了21世纪人们的面前。
评注高达28000条,打印稿超过5000页……评论家说它有着“穷奢极欲的长度”,蕴含“海量的信息却可读性很强”,《经济学人》评价说它的“魔力在细节里”。
在写作过程中,罹患脑瘤的格雷戈里,经历脑部手术、肾脏手术,以及放射治疗,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1年,也就是《梵高传》出版之年,史蒂文和格雷戈里在合作30年后,在美国结婚。
2014年,格雷戈里因脑瘤过世,享年62岁。
他相信,不论是“宁静和喜悦”,还是痛彻心扉的战栗,都在他的艺术中得以释放;以画写心伤,以画载我情。在提奥抵达奥威尔数小时后,文森特结束了他的一生。“作我所感,感我所作”是文森特终其一生的写照。倘若没有读过他的故事,也就无法读懂他的艺术。“我,就在我的画中”,文森特这样昭告世人。
——《梵高传》
作者:史蒂文·奈菲 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
译者:沈语冰 等
定价:128.00元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译林出版社于2015年,文森特·梵高去世125周年之际,引进出版《梵高传》这部巨著。上市仅两个月即加印,到现在已经加印13次之多。
现在,我们推出两版特装《梵高传》,希望以独特的设计,致敬这位浪漫又悲伤的画家。
【设计介绍】
结合书籍主题,我们为《梵高传》设计了【向日葵】和【星月夜】两种特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