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当前位置: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人力资源>详情
2005:出版改革进入关键一年
              
  2005年,可以预期的图书品种丰富、质量提升无疑为今年的图书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望前景。零售和批发已对外资放开,总发放开也为期不远,发行业的改革在今年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与此相伴的一系列政策法规随之而来,为出版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法律保障。2005年,注定要在中国出版发展的进程中留下重重一笔。

选题管理:少儿读物质量要专项检查

  重大出版工程应该由总署归口管理,这样既便于出版选题的统一规划,更便于出版资质的管理,起到出版准入的规范效果。

  少儿图书质量专项检查,最重要的不在结果而在过程。这个过程能拉动少儿图书的质量提升,能拉动出版者出版观念的转变,要让全社会感觉到改善图书质量的问题刻不容缓。

  2005年,中国图书市场上将出现更多的新书。由于书号管理的日益规范和一书一号的原则,预计今年的图书品种会有较大的突破,总署图书司预计今年面世的新书和重版书总量将近25万种,大体上新书和重版书的比例是6:4。

  总署今年要进行管理调控的图书选题有三类,第一,就是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第二是国家五年规划的重点出版物,今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总署要抓紧安排十一五的图书选题规划。第三,随着出版形势需要和图书市场需求,根据党和国家大局审时度势,确定的新的重点选题。

  据总署图书司副司长李宝中、刘建国表示,关于今年总署图书司工作重点,要等到今年全国出版局长会议及新司长上任后,才能权威确定下来。

  谈到今年的重点工作,李宝中说,一方面是抓好由国家来规划的重大出版工程,这已列为署里的重点工作,不仅仅包括图书,还包括音像电子出版物。此外,开展“2005年全国少儿图书质量专项检查”,制定下发《关于图书出版管理守土有责“关口前移”的意见》,贯彻落实《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制定下发《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归口管理的通知》等也是总署图书司今年的工作重点。

  以往的重大选题出版工程是有关部门依据自己的选题意向,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甚至能够通过各种渠道申请到巨额的出版资金,这样把国家有限的出版资金分散了。按照国务院规定,这项工作的归口管理是新闻出版总署。李宝中介绍,2004年年初,总署领导强调重大出版工程应该由总署归口管理,这样既便于出版选题的统一规划,更便于出版资质的管理,起到出版准入的规范效果。比如古籍整理,有古籍整理办公室,这几年的工作一直进行得卓有成效。目前现代、近代需要整理的出版工程,也都亟需国家规划。这样的归口管理,一是便于主管部门履行职责,二是便于出版规划的制定,第三便于出版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另外也体现出国家对重大出版工程的支持力度。

  2005年,总署会考虑设置重大出版工程的出版基金,由国家每年按计划投入,这项工作正在进行过程中,最终需要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首肯和支持。重大出版工程由国家投入、国家调控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谁能抢占出版选题的先机,谁就可以把重大出版工程抓到手,但是往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改变了初衷。以往多数重大出版工程的选题都是由有关部门的有关人员提出来,但最终能否有传承和积累的作用,就很难说。

  抓好由国家来规划的重大出版工程,重点在于项目基金的确立和项目确定。现在总署正在进行项目确定的初步筛选,至于基金确立,总署已经着手跟国家有关部门开始沟通。现在各地有些重大出版工程的项目可以先报上来,总署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制定相关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标准,然后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文件下发,再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确定。这是今年必须完成的工作,体现了国家职能部门宏观调控的职能到位。

  总署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有由钱伟长院士提出选题的《20世纪华人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正处于选题论证阶段,这个项目已确定由科学出版社来承担编辑出版任务。再如,现在正推进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修订和增补工作也是国家重大出版工程。这些出版工程由出版社来具体运作,总署从政策导向上予以支持,从宏观调控上加大力度,加大监管。

  总署图书司在2003年进行了力度很大的辞书质量专项检查,2004年开展了教材教辅的质量专项检查,据李宝中透露,2005年总署将进行少儿读物的质量专项检查。少儿图书质量专项检查的具体启动时间,估计是今年5月份之后,检查结果将在年末揭晓。李宝中表示:“少儿图书质量专项检查,最重要的不在结果而在过程。这个过程能拉动少儿图书的质量提升,能拉动出版者出版观念的转变,要让全社会感觉到改善图书质量的问题刻不容缓。为什么今年选择少儿图书作为质量专项检查的重点?这涉及到未成年人的阅读问题,现在的文化经典被胡乱改编、被戏说的情况值得注意。我估计今年推出的少儿图书质量专项检查很可能要比前两年辞书、教材教辅质量专项检查所产生的社会反响还要大,这有助于少儿图书质量的规范和提升,也有助于拉动其他品种图书的质量。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图书的读者群很难界定,不好区分是否是少儿读物。但这不要紧,这不过是少数出版人的一种商业遮掩。这些出版人只看到市场利益的一面而忽略了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应负的责任。”“审读工作是总署日常管理中无处不在的具体工作。今年少儿图书质量专项检查的审读范围包括所有给少年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像最近媒体广泛批评的《Q版语文》,这个选题本身就是擦边球,属于出版市场的炒作,实际受害的是孩子,最终伤害了市场,也容易损害出版者自己。”

  进行重点选题的审读把关,是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这体现在日常管理中,是提前介入也是提前服务,也就是宏观管理或者是图书出版行政管理前移。为了防止在敏感选题、重点选题上出现失误,新闻出版总署要加强图书内容的管理,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同样做得很到位。图书作为文化产品,有导向的问题,这与其他商品不同,一般的商品如果有质量问题可以回收,但出版物如果进入市场,出现了导向错误,影响是无法回收的。所以对敏感选题重点选题要加大监管的力度,总署提出了很重要的政策,叫做关口前移,严把关口。比如涉及到民族、宗教、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机密、党史军史等方面的图书选题要实行重大选题备案管理。图书质量问题不仅关乎一本书的命运,也关系到某个出版社声誉。图书质量不能保障,一切出版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谈起。图书质量问题应该是个宏观的概念,而不仅仅是针对编校本身。质量的第一要素是导向,包括政治导向和格调导向。然后要考虑其他要素,比如编校质量问题、印刷问题、装帧设计问题。

  今年春节前总署会下发《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这是我国这些年来在前人行政管理经验的积累上出台的比较完备的针对性较强、能基本适应目前出版管理和出版需求的管理规定。这项规定出版社首先必须传达落实,管理部门要督促落实情况,要检查落实的程度,用规定来衡量出版物质量。、

  今年总署图书司的重要工作还包括:做好书号网上实名配发,这项工作现在处于改革阶段,这也是一项关口前移的重要措施,也是改革行政管理行为的一个尝试,总署从筹备、调研到具体运作已经进行了两年,现在到了可以试验的阶段;继续做好服务三农图书的出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图书出版;落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和我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70周年的图书出版;进一步繁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图书出版;进行第七届国家图书奖及其有关分支奖的评选工作等等。

发行单位:一律砸掉铁饭碗

  今年国内发行业改企转制的工作将会比较顺利地完成,会出现更多的股份制企业,甚至上市企业。

  2005年对于发行业改革是个承前启后的年份,可望在突破地域封锁、条块分割上有所作为。

  继2003年、2004年中国发行业开始进行改革,今年发行业的改革力度将会更大,改革进程也将全速推进。据新闻出版总署发行司介绍,今年发行业的重要任务依旧是新华书店系统的改革。在改革的同时要及时总结去年的工作经验。

  谈到新华书店的改革,总署发行司司长刘波告诉记者,目前的首要工作是推进发行企业实行股份制,进而上市。目前正在考虑上市的有:四川、江苏、辽宁、浙江、上海等发行集团。这些发行集团都是在国内实力比较强的,但上市进度要看它们的具体发展情况。作为企业,上市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上海发行集团虽然改革起步相对江苏、四川而言要晚,但是起点很高,目前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跟其他企业签订了协议,资金也到位了。北京发行集团的情况与上海类似,因为是北京市的范畴,改革的工作进行起来要容易一些。像四川、江苏等发行集团虽然已实现了企业化,但是实行股份制的工作却需要解决、协调许多问题。这些发行集团以省为单位,包括了县一级的新华书店,有一万多人,分流和安置都有些困难,所以实行股份制的进度也慢。但是如果不能顺利地实现人员的精简,会影响投资商的合作,实行股份制就难以进行。现在江苏和四川发行集团各自精简了3000多人。既然要实现发行领域的市场化,要实行股份制改革,各发行集团就要按照市场经济的用人规律来办。

  刘波表示,今年文化产业试点单位的改革还要继续往前走,试点单位要往前走就是力争实行股份制,力争上市。不是试点单位的发行企业,还是按照总署“转企改制、股份上市”的八个字方针,首先要尽快转制为企业,要加快改制进程。国内发行企业按原计划2004年年底一律改制为企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实现。

  2005年,各地新华书店改成企业要基本完成,由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在具体操作上毕竟要比实行股份制和上市容易一些。原来的国有企业都是铁饭碗,而转制就是要砸了铁饭碗,从总经理到一般员工一律买断工龄,要与企业签订协议,如果工作不力,就要辞退。这与国企改革的情况非常类似。实际上改为企业如果没有做到上述程度,还不能算是成功地转制。所以今年发行领域的转制,除去少数民族地区新华书店的情况比较特殊之外,应该都能顺利完成。包括新疆、青海、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华书店自然有存在的必要,但是限于经营范畴和市场压力,在改制上需要特别对待。总署发行司将在今年对这些地区新华书店转制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深入调研,争取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以扶植其生存,促进发展。

  可以预期的,今年国内发行业改企转制的工作将会比较顺利地完成,进展将会比2004年快,会出现更多的股份制企业,甚至可能出现上市的情况。因为一旦成功完成了转制,顺利实现了股份制,自然会有外资或国内企业来接洽。

  在这样一个发行业转制的大背景下,今年总署有哪些重要政策法规出台呢?刘波告诉记者,今年总署最重要的政策法规工作就是将《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上升为《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上升到国务院的条例就具备法律的效力了。这项工作已获国务院批准,目前是总署的政策法规司在具体运作。这项政策无论对发行还是对出版选题、内容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目前包括总署在内的国家各部委出台的这些规定,其实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是个折中的办法,执行起来也出现困难。这些规定由于不具备法律效力,外商并不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同外商的合作,阻碍了同世界接轨的进程。国务院要求各部委制订的不是条例的各项规定,通过调研和修订,尽快上升为条例。这次的《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把现有的全部发行政策都纳入其中,并在原有的内容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增补。这项修订工作预计2005年年底之前要完成。

  国内各个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各异,发行领域改制的进程也不相同,综合起来看,目前发行领域改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刘波表示,最大的困难就是体制的制约。因为谈到阻碍发行改革的条块分割、地域垄断情况,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体制问题。在原有体制下条块分割、地域垄断的现实使得发行业无法形成大流通和大市场,无法形成发行领域的合力。总署今年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看是否可以实现跨省的发行企业合作,如果可以无疑是有突破意义的成功。

  这些体制制约在今年要想化解,就需要提倡各地发行企业的强强联合,比如浙江和江苏,经济发展状况和实力比较接近,这样才有联合的前提。至于中西部省份的发行领域改革,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发展到全国有发行企业的“战国七雄”或“春秋五霸”,自然也就打破了地域限制。这项工作只能循序渐进,目前不要说两个省的发行企业合作,就是一个省的发行集团和出版集团合作,都不容易。

  2005年对于中国出版业的改革,特别是发行业改革是个承前启后的年份。2003年、2004年先后实现了允许外资进入零售、批发领域,而2006年将允许外资进入总发领域,2005年对中国的发行业必将是个关键的过渡年份。今年发行领域可望在突破地域封锁、条块分割上有所作为。

政策法规:《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要修改

  今年即将出台的新闻出版政策法规,主要是根据出版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将对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监管这三大任务起到有力支持、保障和促进的作用。这些法规的出台会使我国新闻出版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

  我国出版业改革已经进行到关键阶段,改革实际和相关政策变化比较快,因此与出版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就需要充分体现改革的走向和政策方向,要与之大体保持一致,就是要将出版改革当中比较有效的、体现发展趋势和方向而且实际效果好的政策及时地上升到法律层面。

  据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于慈珂介绍,按照原定的计划,2005年的出版业改革要全面推开,但推进的范围和方式需要中央来确定。新闻出版业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是舆论宣传的阵地,同时又是一个产业,要实现市场化发展,改革和发展都需要具体的政策来支持。比如出版业改革,就需要财政以及税收政策的支持。

  今年总署制定新闻出版政策法规的大方向已经基本确定,但政策在出台之前是会有变化的,需要总署进行广泛调研并和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的。政策和法规有比较大的区别,政策的操作性、调控性、适应性比较强,法律作为一种比较刚性的规范,有制度性,强制性比较强,不能轻易改变,因为法律的修改是有严格程序要求的。

  于慈珂认为,今年将是出版体制改革加速进行的一年,相应的,今年出版业的政策法规出台力度也更大。其实这两年相关政策法规出台的力度一直是比较大的。总署制定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效力比较低,总署通过跟国务院法制办协调,今年就要起草《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的一些原则、制度要进一步明确,要进一步提高它的法律效力。这是今年出版业政策法规修订的重要工作。“规定”毕竟有许多局限性,而“条例”可以加入一些“规定”所无法列入的制度和内容,会更有利于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监管。总署要在今年进行更为广泛的调研,追踪出版改革的情况及政策的变化,开展修订《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这项工作不可能进行得太快,因为出版改革和政策法规的出台要相互协调。这已经是对《出版管理》进行的第三次修改了,这项工作影响很大,必须非常慎重。

  《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是我国出版业的基本法律规范,是依法经营、依法行政的最重要行政法规,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出版法”的作用。于慈珂说,这项修订工作总署领导乃至有关中央领导都非常重视,尽可能要改好。修订的条款和制度不能和出版改革实际情况距离太大,要吻合,要对出版改革发展和监管起到支持、保障和促进的作用。

  除了起草《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总署今年还要根据现行的行政法规修改和制定一些规章,比如《报纸管理暂行规定》、《期刊管理暂行规定》,这两项“规定”暂行的时间已经十几年了,许多内容滞后于出版形势的发展,需要修改。同时总署还要在2005年制订一些全新的规章,比如《出版物复制管理办法》等。

  据于慈珂向记者介绍,2005年总署将出台的规章制度应该不少于10项。2004年12月初总署通过了4项规章,可望在今年初实施,包括《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还有一项关于进口出版物订购的管理规定。这4项规章在今年2月或3月份要实施,《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也是今年上半年要实施的,总署与国家统计局统一颁布。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强调全行业的统计,包括所有新闻出版单位,不仅仅是总署直属单位和国有单位,适用范围非常广,这也是总署加强监管、转变职能的重要体现。

  谈到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出版改革的关系,于慈珂表示,出版改革到了一个基本明朗阶段,政策法规才可以随之修改,才能提到政策上升到法规的层面。出版改革是分阶段的,因此出版法规的制定修订也是分阶段的,要依照立法程序来进行。这些政策法规的具体实施,肯定会有一个过程,也会存在各地学习适应的问题,总署会针对各地情况和各项法规的内容具体提出要求,并加强宣传加强培训。

  今年即将出台的新闻出版政策法规,主要是根据出版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将对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监管这三大任务起到有力支持、保障和促进的作用。这些法规的出台会使我国新闻出版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对行政机关来说,能够推进依法行政,推进转变职能;对经营单位、新闻出版单位而言,可以使其更好更有效地依法经营。

 摘自: 《中华读书报》
发布时间:2005-03-04来源:新闻出版教育网